分子和原子一刻不停地做高速运动,运动的能量到底来自哪里?
当我们凝视一杯静止的水,肉眼所见的平静之下,隐藏着一个喧嚣的微观世界:水分子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相互碰撞,其运动强度足以让花粉颗粒在水中跳着永不停歇的 “舞蹈”—— 这就是 1827 年布朗发现的著名物理现象。
当我们凝视一杯静止的水,肉眼所见的平静之下,隐藏着一个喧嚣的微观世界:水分子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相互碰撞,其运动强度足以让花粉颗粒在水中跳着永不停歇的 “舞蹈”—— 这就是 1827 年布朗发现的著名物理现象。
并且,物体速度越快,质量越大,当速度趋近光速,质量趋于无穷大,想要进一步加速,就需要无穷多的能量,而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超越光速。
从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抓住”电子,证明它有质量和电荷,到戴维森和革末用晶体衍射实验让电子“显露出”波的纹路,这场争论一度让科学界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但随着量子力学的深入发展,答案逐渐清晰:若要在“粒子”与“波”中选一个更贴近本质的描述,答案只会是,是波
在物理学的浩瀚星海中,人类对宇宙本质的追问从未停歇。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现代粒子物理学家,寻找“宇宙最小粒子”一直是许多学者的梦想。然而,近期一些社交群中流传的观点,提出“太极粒子”作为宇宙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引发热议。这种观点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与现代物理学的共
物理学的天,可能真的要变了!就在6月21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利用两块晶体,成功让一束粒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里走出了一段匪夷所思的“Z”字形路线,首次在高能条件下实现了“双重晶体导引”(double channelling)!这不仅
1930年,物理学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β衰变实验的结果似乎表明,自然界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可能在原子核内部失效。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因为能量守恒定律是经典力学和热力学的基石,也是爱因斯坦质能关系的基础。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奥地利物
如今,人们已认识到,所有已知物质,即科学研究和技术利用的物质,仅占宇宙总量的5%。其余部分由两种未知成分组成:暗物质(约27%)和暗能量(约68%)。这一计算结果几十年前就已得到证实,至今仍让普通民众和科学家都感到惊讶。
清晨林间,阳光穿透薄雾形成的光亮通路;夜晚杯中,手电筒光束照向稀释豆浆显现的清晰轨迹——这些日常里的“光的痕迹”,正是胶体独有的丁达尔效应,它不仅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直观标志,更藏着光与微粒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
提到宇宙大爆炸,很多人会陷入一个直观误区:把“奇点”想象成“一颗装在空盒子里的小炸弹”,认为它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炸开,物质随之扩散成今天的宇宙。但这个画面完全违背科学理论——奇点的“无穷小”并非“空间尺度上的小”,宇宙的“大”也不是“物质扩散的结果”。要解
量子力学无疑是一个稳健而成功的理论——迄今为止,它的所有预测都已成立,科学家们可以基于它构建强大的技术。然而,理解它所揭示的现实本质以及我们如何体验现实却并非易事。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究它,消除了一些早期的模糊之处,但仍存在一些概念性问
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们对量子物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进行了理想化版本的研究。他们的发现以原子级的精度揭示了光的二重性和难以捉摸的性质。他们也恰好证实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关于这一特定量子场景的假设是错误的。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从来不是纯粹、客观的。无论是依赖肉眼,还是借助最先进的仪器,我们所看到的“现实”,都只是经过一层层滤镜之后的版本。显微镜让我们意识到细胞的存在,射电望远镜让我们捕捉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实,望远镜捕捉
哎哟喂,塑料这老兄,好用是真好用,可它“退休”后的生活,实在让人头大!地里赖着不走,水里到处漂流,听说连南极的企鹅都捡到过咱的塑料袋... 这“万年不腐”的本事,用错地方可真让人笑不出来!
你有没有想过,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和石头、灰尘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它们既不会思考,也不会感受,但当这些“死物”以特定方式组合时,一团无知无识,无情无义的粒子,聚在一起怎么就产生了声音、气味、情感、记忆、欲望等内在体验(意识),竟然能诞生出能感受爱恨情仇、能欣赏音
老年肺癌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常伴慢病,治疗面临特殊挑战。研究显示,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晚期NSCLC能控制病情、延长生存,且安全性较好。本研究旨在对≥60岁NSCLC患者进行荟萃分析,明确125I粒子植入在老年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优化其个体化治疗提供证据支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取数。这座历时十余年建设的重大科学设施,将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内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微子质量排序。
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而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只有每秒0.3千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如果声速快100万倍——与光速相当时,会发生什么呢?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已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建设,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下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其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提到“冷”,我们会想到零下20℃的寒冬、零下88℃的南极冰原,但这些温度在“绝对零度”面前,都如同盛夏般温暖。绝对零度是热力学理论中的最低温度,数值为**-273.15℃**(或0开尔文),代表着物质分子、原子完全停止运动的极限状态。它不仅是“冷”的终点,更是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合作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衰变为缪子对的新证据,比之前的观测结果显著性更强。这种极其罕见的现象,有助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粒子如何获得质量。